面对网络小视频,学校和教师该怎么办?

首页标题    2024新分类    名师论教    面对网络小视频,学校和教师该怎么办?
在和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这些“00后”们普遍都喜欢刷抖音、玩b站(bilibili平台),网络小视频犹如一股大潮势不可挡。家长和教师容易倾向于限制学生接触网络小视频,但我发现这些平台上除了有传统的游戏类、时尚类主播,还有很多学习类up主。这些网络小视频的内容涉及知识科普、观点表达、学科知识甚至政务治理等多领域,用户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相比文字和图片信息,短视频以碎片化和直观化的特点,降低了线上学习的门槛,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大众对知识的渴望更加强烈。例如,b站上的短视频《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人们直观看到了这场打乱全球几十亿人生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如何发生、传播和传染的,全网累计播放量超过1.6亿次。在抖音平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点也从休闲娱乐型内容转向了有趣简洁的知识型内容。例如,通过网络小视频学习正确的疫情防控知识、“云参观”中华大地上的风土人情等。新媒体和短视频的出现,丰富了人们了解世界的渠道。
深入了解后不难发现,很多平台上存在不少科普类的小视频,以形象生动的画面和声音,把一些难以展示的抽象教学内容更直观地展现出来,非常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名家和关注量较高的账号,有不少精心制作的优质作品,无论是作为师生日常自我提升的延伸素材,还是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课件,都有着积极的价值。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提升效率。
“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不管通过什么形态的学习,学生学习有效果才是王道”。信息时代新技术的出现,让老师们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都变得越来越多元。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视频资源的局限性,不能越俎代庖。短视频资源只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和课下作业素材的辅助,教师课堂上系统的知识讲解、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科方法和思想情感的引领,依然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学校管理者和老师要注意“度”的把握,处理好以下几点:
其一,合理把握视频时长。通过我的观察发现,一旦教师播放视频时长超过5分钟,学生们的注意力水平就开始下降。
其二,避免被视频“牵着鼻子走”。教师要做课堂的引导者,播放视频前后都可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
其三,提前下载视频,避免网络卡顿。对于视频中可有可无的片段进行剪辑,控制视频播放时间。
其四,无法播放视频时,可以将其当成作业,让学生们在课后观看,以此作为下节课前互动的话题。
此外,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上的视频内容良莠不齐,信息也不一定真实准确,这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命题。既需要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也需要培养学生辩识信息真伪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健康成长。学校可以利用专题班会课、信息技术课、政治课等渠道教育引导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群体,需要告诉他们很多视频内容并不真实,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不能简单地相信和模仿。 
新的技术正在改变人们沟通、表达和接受信息的方式。网络小视频已经显示出强大的传播力量,也影响着教育技术的发展。面对新的信息技术,我们既需要扬长避短、谨慎对待;更需要放弃偏见,打破惯性思维的桎梏,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创新和改变。随着国家对网络平台的管理完善,有理由相信,信息技术会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教育而言不仅是一场转变教学方式的革命,也是一场对原有“教与学”关系、对人才素质培养的全方位的变革。未来的课堂教学“范本”不再仅有课本和课堂,知识内容的数字化表达和传播,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利用好教育技术服务于教育,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观念、技术素养、家校配合等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深度思考、专业深耕。
(文/丁伯华)
2021年1月19日 08:1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