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温暖孩子一生的大学校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望城校区生态化办学纪实

首页标题    2024新分类    大国良师    办温暖孩子一生的大学校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望城校区生态化办学纪实
教师节前夕,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等全国政协一行25人,前往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望城校区—长沙市培智特殊教育学校慰问师生,观看学生抗疫主题绘画作品展,观摩教育教学活动并与教师座谈,并给予学校高起点和特色办学高度好评。
 
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和孩子们亲切交谈
 
此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陈东升副司长和督导专家一行来校考察调研,充分肯定学校在探索现代学校治理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江苏省特殊教育骨干校长研修班、广州市特殊教育王丽名师工作室团队等全国特教同行慕名前来考察交流。全国知名教育学者张文质赞誉学校是他见过国内中小学最漂亮的学校。该校以生态化理念引领现代学校治理,破例成为中国少年培育联盟基地校,联合国教科文中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学校……
自2019年9月开办以来,这所新学校为何通过短短一年发展备受广泛关注,赢得普遍赞誉?这所学校究竟有怎样的奥秘?近日,记者走进学校,探寻长沙市培智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奥秘。
2019年6月,在特殊教育岗位上耕耘了20年的正高级教师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王磊,受命担任这所新学校的执行校长。上任前,总校长胡建郭嘱托他“起点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高度,新学校一定要开好头。”他意识到,自己不仅是身份变了,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高度——顶层规划学校发展
 
选址即选择一种关系
一所学校的选址对很多校长来说可能不是特别重要,或者不是他们思考的问题,然而在王磊的眼里却显得尤为重要。他说很幸运参与2016年长沙市委市政府筹划学校选址工作,当时他提出基于融合教育理念和特殊学校建设标准的选址建议被采纳。学校现址有西面建成的大学和北面的企业,东有正在建设中的社区和小学,南面规划了一所初中。这在王磊看来是特殊学校比较理想的位置。
“选址就是给学校选择一种关系。”在他看来“学校不是孤立的存在,未来学校是没有‘围墙’的,特殊学校更应打破物理障碍进而突破人文障碍,走出封闭和隔离,实现与社会双向互动,给智力与发展障碍学生走入社区,走向社会提供了一个更开放的时空。”
 
注重办学顶层规划设计
在办学之初,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胡建郭和党委书记聂兵多次组织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团队,专题研究新校区的办学规划。还特别邀请了全国著名的教育学者、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的团队,梳理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110多年来积淀的丰厚文化,对新校的办学整体规划进行了论证和提升,形成了“办一所温暖孩子一生的大学校”的办学愿景;“人和为本、生态办学、点亮生命”的办学思想;“亲、爱、精、诚”的校训;“让每一个孩子发出生命的亮光”的学校精神;将“植根中国,面向世界与未来,构建高度协同的育人体系,创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内一流的现代学校”作为办学目标;确立了“爱生命、能生存、会生活、善合作、乐生长”的育人目标和“生命多彩课程体系”作为学校课程特色;“以生态化生命课程为统领的艺体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智慧教育和职业技教育特色群”着力构建办学特色。
 
在王磊看来,长沙特校这一高屋建瓴为新校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之基。为了避免构想成为空中楼阁,王磊几乎每周都在学校官微《校长周记》栏目,以及利用教职工大会向教职员工阐述学校文化的内涵。用他的话说就是“一句话背后都有一篇丰富的文章,要做好这篇文章需要所有成员的理解认同,更需要全员行动。”
让建筑融入思想与课程
王磊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所学校与众不同的是从选址规划、设计、施工等办学者都全程参与,确保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课程理念融入建筑与空间设计之中。”记者站在学校综合楼较为明晰地看到,从学前到义务教育,再到职业教育三阶“回”字形建筑群。
负责学校文化建设的办公室主任黄阳告诉记者,三个学段的教室、卫生间设计和视觉标识等,从空间、高度、表达方式等都充分体现学段特点。如卫生间的标志,是从学生视角出发,设计了三套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性别标志。黄主任说“这样的设计是为学生呈现一个逐步社会化的生态环境,到了职业教育段的环境和社会环境基本一致,以促使他们更顺利地融入社会。”记者注意到每个房间门口与走廊衔接处都有各种颜色的视觉提示,上下楼梯都进行左右分色,每一栋楼都有一个专属的动物和色彩进行区分,便于学生进行视觉识别,尤其对学前和不识字的学生来说显得非常必要。
 
变革学校内部机构设置
学校内设机构臃肿和行政化倾向一直是学校育人缺乏合力的障碍。2019年6月 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激发学校生机活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学校自主设立内设机构。学校领导班子意识到这是一个变革机遇和全新的探索。学校设置党政办公室、课程管理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主要将传统的教育处、教务处、教研处、团委、少先队等全面整合到课程管理中心,分为课程发展、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三个模块。
王磊向记者介绍,这种“一办两中心“的内设机构,弱化了行政性,更加凸显了教育的规律、办学的规律和育人的规律,从根子上改变了过去教育教学两张皮的现象。由传统单一的垂直管理方式,转向条块结合的扁平化的管理,能够更好地支撑课程运作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够高度集成资源,最重要的能够支撑全面协同育人目标的实现。学校“一办两中心”的内设机构,被同行戏称为“中国最简洁的学校”。
在这所学校,我们所感受的高度不再是目力所及的高度,而是一种精神的高度、思想和行动的高度。
党建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到校采访期间,教师办公桌上一个鲜红的示范岗牌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党支部书记董艳莎向记者介绍“这是党员教师的标志,虽然岗位示范牌只有几十克重,但有了这一党员身份的象征,就意味着身上的责任重千斤。我们通过党员示范班、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课、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形式,不断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深度挖掘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党员成为学校教师团队中的先锋,让支部成为学校发展的坚强后盾。”
在学校的党建宣传栏里,我们看到支部“五四好青年•职业赋使命”的党员专题座谈会,“青春梦激扬•红心向着党”党员集体过生日,“我们与新校共成长”师德师风演讲比赛等活动的报道。透过这些文字和照片,记者真切感受到了党支部在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党支部组织开展“五四好青年•职业赋使命”的党员专题座谈会
 
记者还了解到,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支部第一时间在线上把党员团结起来,成立抗击疫情志愿服务队参与线上教学、心理辅导、为疫区捐款捐物等。针对集体视频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低和康复目标达成不佳的困境,党员教师们志愿对家长进行一对一康复方法和技能传授。二年级学生黄俊熹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次疫情期间多亏了老师们的指导,如果没有老师们耐心、专业的答疑,我们做家长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支部将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全面融合,孵化出了“党建+志愿服务”特色党建模式。在学校成立了服务学生、家长、教师的“心理辅导”、“教师社团”、“安全保卫”、“青年志愿者”四个志愿者服务岗。多次参加学校志愿服务的党员教师曾倩岚告诉记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只要是学校有需要,我们义不容辞带头上,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能用实际行动为师生服务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宽度——小学校的大视野
 
把小学校办成大学校
在很多老师的办公桌上记者发现了学校编印的《亲爱手册—教职员工读本》,当我们问及“办温暖孩子一生的大学校”办学愿景中“大学校”的内涵是什么时,老师们几乎都能回答“大情怀、大教育、大社会、大自然。”
学校是立于自然之中,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学校内部也是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基于这样的理解,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彭雅琴介绍“学校注重在园林设计上体现儿童哲学、育人功能和审美价值,采用自然生态的方式来种植树木和花草,尽量减少园艺因素和人为痕迹。记者漫步校园,多了一份‘野趣’”。她指着行道边的树木说“我们很少在校园内种植绿篱,让学生们都可以零距离地走进自然、亲近自然”。
 
校园里随处可见的“童趣”和“野趣”
 
学校不是一所隔离的学校,这所学校应该敞开学校的大门,把学校放在大教育的背景当中来进行考量,促进与普通学校的深度融合和交往。记者在课程管理中心,看到团队正在策划即将举行的“运动狂欢节”中的普特融合特奥运动项目。正在主持策划活动的支部书记董艳莎向记者介绍“培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这种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把学生发展放在社会大背景中,拓展学生生活时空。“大学校”就是指教学不再局限在教室和校园这个小空间,老师们以协同班为单位带着学生经常走进超市、银行、博物馆等场所开展融合教育活动。”
 
学生在消防队员的指导下参加消防疏散演习训练
 
“目前,学校正积极联合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湖南师范大学等一批学校筹建长沙普特融合教育联盟,推动融合教育,重构教育新生态。”董书记对记者说。
记者还了解到,学校刚刚成功申报‘十三五’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生态化教育理念下培智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正在忙着开题筹备工作。
构建教育生态化系统
总校长胡建郭说“长沙特殊教育学校历经了110多年的发展,学校应给予新校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为百年特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执掌新校,王磊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全人教育、融合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大胆提出了“生态化教育”思想,并在新校这片实验田展开实践探索。
在前不久,王磊受邀在全国新型特教学校发展共同体论坛活动上,推介学校生态化教育思想与实践,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王磊认为生态化教育有三个维度。一维是小生态,基于儿童教育的生态,强调知情意行,教育要激活儿童的可能性,促进他们自主自由地发展。二维中生态即基于学校教育的生态,那么我们想通过去构建和谐的人际生态、课程生态、环境生态、管理生态、组织生态、资源生态、传播生态等等,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三维大生态主要是学校、家庭、社会和自然构成的大生态圈。当下社会,由于特殊分类和隔离的教育,导致人们对特殊儿童的认知还很不全面,甚至还有很多歧视和误解。学校通过推动融合教育来引导家长、社会正确认识特殊儿童,构建一个高度协同的育人生态系统作为他们的使命。希望以学校一己之力去改善社会的生态,从而来构建和谐的社会。
一所小小的学校,有着如此宏大的梦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着如此恢弘的生命宽度,眼前这位滔滔不绝向我们介绍办学实践的年轻校长和这所百年特校令人崇敬。
 
厚度——构建生态课程体系
 
建构生命多彩课程
2016年,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抓住机遇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王辉启智教育导师工作室”,展开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历时三年,建构了学校八大核心课程+外围康复、优能、预职、职业四大选择性”生命多彩课程”框架,形成了《培智义务教育课程纲要》《培智义务教育课程评估手册》等系列研究成果,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全国很多特教专家的充分肯定。目前成果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和200多所学校推广运用。这一研究成果对全国培智教育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贡献,也为新校区课程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学校公开出版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研究系列成果
 
记者发现,这所学校对课程建设极为重视。按照王磊的观点是“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内核在课程。”他说“学校的环境创设、功能室建设,师资引进等一切工作都是基于课程而展开的。”
董艳莎书记的另一个身份是课程中心主任,她向记者介绍学校的“三全课程”理念。“学校通过全时、全程和全员实现学生在入校的全时段、全过程享受到全课程服务。一般公办特殊学校的编入课程的课时量大约在3小时左右,而我们现在的课时量可以达到6-7小时,也就是说学生在这里学习一天相当于其它学校两天的课时量。”
记者在现场看到,学生从入校到放学全程都有一主一辅的专业教师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就连午餐、午休等这些活动都有学习目标植入。真正回应了 “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
“刘浩添此前在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来学校一年时间,进步很大,尤其是生活能力方面最为明显。”刚刚升入二年级的浩添爸爸高兴地告诉记者。
精心设计课程环境
记者在校园里看到了大量的橘子树、柚子树、柿子树、石榴树等,并且很多都已经挂了果。王磊带领我们参观时特别向我们做了详细介绍“学校充分地发挥土地的生产功能,种植的树木中70%以上都是果树,营造适宜的课程环境,让孩子在自然的情境当中学习,在生活中习得知识和技能。在园林设计中早就考虑与课程衔接,校园一花一草都体现了课程功能和育人功能,桑叶养蚕、杏树叶做书签、熬制柚子茶……这些都是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顺应时节,随时随地运用于教学。” 王磊指着最北面百米蔬果长廊告诉记者“9月2日上午,卢展工副主席就站在这个地方,与正在劳动的师生们进行亲切交流,卢主席对学校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品质和技能表示赞赏。”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给蔬菜浇水
 
记者还发现学校的教室也与其它学校不同。“我们的教室设计采用“1+3”的方式,1是传统的教室空间,在教室里面还有一个相对独立又开放的办公室,在这个组合里面,还设置了教学具室和独立卫生间。“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文介绍“这种空间与环境设计均源于课程,考虑给孩子提供一个更生活化的一个情境,有效支撑课程运作。
 
上课时一个学生突发情绪,协同教学老师对其进行情绪安抚
 
在教学班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突发情绪,协同教师迅速将孩子带离教学区,在办公室的情绪安抚区抚慰孩子的情绪。相邻班级里的孩子正有序排队在教室洗手区进行洗手学习。
陈文说“我们特别重视隐性教育的作用,希望改变抽象的说教,以隐性的环境正面引导学生。”记者在校园里到处可见图文结合的视觉化环境和温馨的提示,处处透露出人文关怀。
他还向我们介绍,以前功能室怎么建怎么用?设备怎么买?很多时候都是拍脑袋决策,现在依据以课程统领课程环境建设的思路后,彻底解决了功能室无人用或抢着用的矛盾。学校已建成耗资600多万元的400平米的高标准水疗康复馆,1400平米的综合运动康复馆,完全依照120平米居家设计的家政室,正在建设中的多感官训练室、瑜伽康复室、书法康复室等一大批康复功能室,并配套“一室一课表”,为课程运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设计多彩的课程活动
一般学校由于采用多线垂直管理方式,常常导致教育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学校在调整内设机构的同时,启动了首届“YI彩”课程节,用大课程节统整学校的各类活动,引领师生生活秩序。课程节活动设计,以学生生活为主线,以学校时节为轴点,设计了艺术狂欢节、运动狂欢节、丰收节等。
从这些活动的设计中,记者充分感受到了以课程为中心的机构变革和课程统领学校工作所蕴含的管理智慧和育人魅力。这些对普通学校变革都有具有启示甚至是借鉴意义。
 
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学校首届运动狂欢节
 
“学校所有活动都全方位目标植入,以课程引领学校生活秩序、课堂生活秩序、班级生活秩序、业余生活秩序,让儿童生活充满儿童味、自然味。”董艳莎说“原来一个老师要应付教育、教务、团委等各条线布置的活动任务,现在老师们只对接一个处室的活动,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大大提高了育人效果。”
记者还发现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教师的活动也嵌入在学生活动之中。“这样是希望引导教师过一种有课程意味的专业生活。”董艳莎这样解说。
学校为拓展学生生活时空,组织了生态园研学活动、民生银行融合活动等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记者随便翻开生态园研学活动课程手册,看到老师们为每一个学生设计的活动都嵌入明确目标。课程管理中心副主任陶冶告诉记者“每次活动前,老师们都会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个别化学习目标,实现把课堂搬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帮助孩子获得最直接的社会经验,使学校生态化课程体系在校外生活中得以延伸。”
“从评估到目标确定再到活动设计和实施,尽管要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但看到学生们从中受益,很有成就感,”参与活动策划的李红丹老师告诉记者。
记者还注意到,学校主要是监控课程评估和学习目标设计,把课程活动设计与实施赋予协同组更大自主权。在这所学校记者真实感受到了老师由课程执行者转变为研究者和创造者。
外引内培课程师资
为了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长沙市委市政府给予特殊教育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获批成为第一个可以直接赴高校进行招聘的学校,已经连续三年赴全国各地高效招聘100余名专业教师,优秀教师队伍为课程运作和学生发展提供了最强劲的支撑。
“学校依据生态化理念和课程需求,招录的普通师范院校学科教师和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比例大约为4:6,这是实施协同教学的重要保障,也可以实现跨专业和跨学科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课程管理中心负责教师发展的副主任彭馨叶告诉记者“引进的新教师在入职前需要进行为期两个月集中的理论培训与跟岗实践,不仅是课堂教学,还要承担学生生活的护理和指导。”这个培训也被老师们戏称为“魔鬼训练营”。岗前两个月的集中培训,恐怕在全国也是极其少见的。
王磊说“这样做的目的有特殊学校的特殊性,也是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让新老师形成学校认同和职业认同,掌握教学的技能,适应学校协同育人的要求,让新老师稳健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020年新教师参加入职仪式
 
“学校还特别关注教师入职后的培养和发展。长沙特校历经多年探索,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学科、名师、导师三级工作室模式。在王辉启智教育导师工作室和胡晓毅自闭症康复教育导师工作室的基础上,又新成立了裴虹教学具研发导师工作室。”彭馨叶颇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导师工作室以课题和项目为载体,通过理论培训、实践操作、跟岗指导、课例研修等多种方式,培育了一批骨干名师。在全国首创的特殊教育导师工作室模式,有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破解了学校重大发展问题,提升了培训效果,培育了骨干名师,产生了丰硕研究成果,创新了校本培训范式等,全国很多学校慕名前来学习取经。”
课程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厚度,也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厚度。学校构建的生命多彩课程体系,将点亮孩子的生命,让厚实的生命能够自如应对未来生活的种种挑战。
 
力度——高度自治全面协同
 
成立教师自治委员会
到底的是放还是收,这是管理的一个哲学问题。在王磊看来,高度自治是现代学校的重要特征。把学校的治理与发展的自主权交给教师,充分相信教师,尽可能减少学校行政干预,教师自治更能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赋能。
建校之初在学校的指导下成立了教师自治委员会,下设了师爱协会,公寓管理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安防协会和社团协会五个协会。“未来组织最重要的职能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阿里巴巴执行副总裁曾鸣教授在为《重新定义公司》撰写的序中提到。学校充分为教师参与学校自治赋能,老师们自主全面参与学校各项工作,从而实现了学校治理增效的目标。
负责教师自治委员会工作的胡娈奚老师说“我感觉学校就是我们的家,家里的事情每个人自然要去参与和奉献,学校自治委员会给予了每个人参与的平台和机会。”
 
学校领导为“教师自治委员会”揭牌
 
建立全面协同的教学机制
“到了这里才感受没有高度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是无法立足的,从评估、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实施等,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是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的,我也从来没有感受团队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今年刚从普校考入特校的夏至老师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发出这样的感慨。
“我们希望能够去建构一所最具有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学校。”董艳莎向记者介绍“特殊学校实施IEP个别教育计划,要求团队高度协同以支持课程运作。目前我们采用的是三个平行班级为一个协同组,协同组内有特殊教育、心理、语文、数学、康复、体育、音乐、舞蹈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跨领域、跨学科的教学协作团队。这样的优势可以实现我们教师之间专业优势互补,协同组一般由9位老师组成,其中有三名首席班主任,分别牵头负责班级协同管理、协同教学、协同教研工作。其余的教师均为协同班主任,全面参与班级管理和教学教研工作,这样既可以让每一个教师充分熟悉每一个学生,又能够保证每一个课程实施的专业化,确保教学目标有效的达成。”
老师们正在实施协同教学
 
“团队才能形成组织力,协同是最佳的育人方式。” 王磊极力推崇团队协同的治校理念。他表示,长沙特校实施一校两址的办学模式,在协同办学过程中,很好地实现了两个校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新格局。
协同教研助推教师发展
如何让校本教研更有深度,更有品质,其实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尤其既要考虑跨学科的综合教研,又要兼顾学科教研。学校对此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分别建立以协同班和学科组为单位的协同教研团队,采用协同班教研和学科教研单双周交替进行,天天小教研与每周五下午半天大教研活动交叉推进。协同教研团队以长沙特校持续八年多形成的校本研修成果——“课堂观察与评研”为载体,通过每年一个微课题,聚焦主题,以课例为依托,分解观察点,借用观察工具,持续展开深度研修。
对于平均年龄只有24周岁的年轻教师团队,怎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记者很好奇。“确实,刚开始对谁做师傅让我们管理团队犯了难,在学校‘协同’思想指引下,经过多轮头脑风暴,我们提出了‘众智众筹’的理念,组建了协同班级管理和学科学习双共同体模式,在王辉启智教育导师工作室引领下开展团队研修。“董艳莎这样回答记者。
被评为年度最佳师徒组合的王杰和谭黎明老师告诉记者“通过共同体研修,我们在王辉教授的指引下,立足课堂教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评估与教学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学校组织了读书漂流、专业知识竞赛、教学具设计制作大赛、教学比武等一系列活动,让新教师得到了快速成长。”2019年入职的黄诗语老师坦言。
构建多元协同评价体系
特殊儿童由于其个体差异性,“一把尺子”的评价方式难以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探索新的评价体系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
董艳莎向记者介绍了学校通过构建生态化评价体系来促进师生协同发展的做法。
 “我们坚持‘从入口看出口‘的生态评价理念,通过对学生进行前测评估,了解学生发展现状,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并展开教学活动,学期中和学期末分别进行评估,分析学生目标达成度和各课程(领域)发展情况,同时依据后测评价调整目标与教学。同时我们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兴趣、自主性、合作意识的培养,设立劳动、纪律、文明、运动四类勋章,以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们还构建了协同团队评价机制,淡化对个人的评价,突出对团队的评价,激发了团队的协同意识,提高了协同能力,使教师真正感受到个人成长与团队进步紧密关联。师生发展性多元评价充分激发了组织活力。”
 
暑假期间老师们冒着酷暑深入每一个新生家庭开展家庭教育生态评估
 
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王辉教授的指导下,学校还建立起基于IEP理念的“培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一评价分为学习目标设计与达成和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展2个维度、4个评价项目和16项评价内容,充分体现“以生为本、有效教学、以学论教”的评价理念。
“有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我们就知道什么是好课,也有了明确的方向,同时可以依据评价标准找到观察点进行课堂观察与评研。”青年教师陈柏莲老师对记者说。
学校高度自治全面协同的理念与实践,让师生生命充盈力度,让学校的发展更有力度。
 
老师们以协同组的形式参加专业阅读知识抢答赛
 
温度——众智众筹传递关爱
 
上好爱的第一课
“入校之前,我最担心孩子难以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是学前儿童涵涵妈妈在入学前感到焦虑的问题。这也是很多新生家长普遍的担忧。然而,这一切很快就消退了。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学校在暑假就启动了新生家庭环境评估的工作。今年暑期78名教师冒着酷暑走进120名新生家庭,全面评估孩子和家庭环境,为入学活动和教学做准备。
 
穿上玩偶服的老师们正在欢迎新同学
 
9月7日是新生开学的日子,老师们身着卡通人偶服和学生亲密互动、给学生发放小礼物、吹泡泡、打水仗等丰富的形式,如此别具一格的开学迎新活动受到了家长的普遍赞誉。
新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打水仗完全没有陌生感
 
“孩子第一天就爱上了老师和学校,她回家说学校可以打水仗,连周末都吵着要去学校玩。” 一年级新生欢欢的妈妈对记者说。
课程管理中心副主任陶冶告诉记者“为了让新生迅速消除上学焦虑情绪,我们将‘爱上老师、同学、班级和学校’作为开学第一个月的大目标。” 
在学校官微《校长周记》中,记者读到了这样一句话“良好的师生依恋关系是好教育的起点。”学校的办学理念正在通过这样具体而生动的实践中落地生根。
特别有“疫”义的一课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普通学校都积极响应长沙市教育局发出关于“停课不停学”的倡议。对于特殊学生要不要开展和能不能开展线上教学摆在了学校管理团队面前的问题。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征得家长理解支持和教育局的同意,学校停课不停学的工作几乎与普通学校同期启动。
基于学生特点和居家学习环境,学校精心设计了以居家卫生、居家健身、居家劳动、居家艺术休闲为主题的课程,采用线上资源推送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停课不停学系列活动。开发了居家安全、绘本故事、居家劳动、绘画手工、亲子游戏、家庭律动、心理指导、防疫防控等战“疫”小课堂系列课程资源,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欢迎。其中刘梦雪和彭贵斌两位老师制作的微课资源在湖南教育电视台进行展播。
党员教师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总是冲锋在前,示范引领。党支部还组织策划了93份特殊“疫”义包裹的活动,围绕战疫主题,以“画信”的方式,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封能读懂的信、学习用品、玩具及抗疫物资。这次活动得到了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湖南教育新闻网、潇湘晨报、长沙晚报等十多家媒体的报道。
 
学校党员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特殊“疫”义的包裹
 
就是这样一所富有温度的学校,点亮了特殊孩子的生命,温暖了特殊孩子的家庭。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几位在正在帮老师做教学具的家长“因为是新建学校,开始多少还是有些顾虑,通过一年时间,看到了老师们非常用心,看到了孩子成长变化,我们家长也更有信心……”一群家长和记者聊得欢声笑语。
守护天使以爱留人
学校“守护天使”是最温暖人心的活动,是对“人和为本”办学思想的积极回应。每学期初教师自治委员会启动守护天使活动,每位教职员工抽取守护的天使,以此默默守护传递温暖。为了促进团队协同,上学期开始又增加了团队守护,每个团队参与守护团队的会议或活动,并给予一次以上的关怀行动。安防协会会长朱文新说“团队守护让我们团队对其他工作有了更多了解和理解,安防协会的工作也得到了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老师们收获“守护天使”爱的拥抱
 
学校还启动了员工关怀计划。在教师公寓设置“便民服务箱”、实施弹性请假制度、为生日员工加餐等系列暖心项目。当老师们从校长和书记手中接过生日贺卡和巧克力时,都非常感动。教师自治委员会还成立了羽毛球、合唱等社团,策划组织运动狂欢节、端午节、泼水狂欢、赴博物馆开展游学等系列活动。
“这些年轻的老师都是远离家乡来到长沙,我们要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们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教师自治委员会会长丁诗瑶老师说。
老师们偷偷告诉记者,今年520,校长在电子屏上写道“我爱你们,正如你们深爱着每一个孩子。” 还和董书记自己掏钱买鲜花送给每位教职员工。
 一个有温度的校长和一群有温度的老师,必将成就有温度的学生。
 
深度——新枝盛放根植沃土
 
新枝叶茂,源于根深
王磊深知,新校是拥有了113年历史的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绽发的新枝,一年绽放源于百年沉淀,一年业绩是百年长特结出的硕果。在长沙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将新校区战略发展目标定位为“国际视野国内一流”,这是对新枝绽放的鞭策,也是长沙特教人对未来的憧憬。
对未来的发展,学校管理团队充满了信心,因为年轻的学校背后有着百年长沙特校源源不断丰厚的文化滋养,有着学校领导班子和400多名教职员工强大的支持。
 
老师带领孩子们在绿茵场上进行阳光运动
 
在采访结束前,问及王磊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构想。他翻开工作笔记本的扉页向记者展示“我要用我的生命铺一片草地/筑一座诗和童话的花园/让孩子们融合在大自然和未来的微笑中间/使人们相信美/相信今天的希望就是明天的现实......”
 “当我第一次朗读顾城这首诗时,感觉就像是为我和我们这所学校量身定制的一样!” 他说“未来会怎样还有很多未知,毕竟还是构想,但第一步已经迈出,路在前方,挑战很大,还需要踏实地一步一步去走……”
(通讯:黄阳 刘征)
2020年9月29日 13:17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