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小学生返校后的“心理调适”

首页标题    2024新分类    名师论教    疫情下,中小学生返校后的“心理调适”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决策及部署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各省有条不紊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生产生活有序恢复。全国各地陆续公布学生返校时间,并对学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受疫情影响,学生返校后可能产生紧张、焦虑、敏感、抑郁、狂躁等心理问题,为此我们对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梳理,并建议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校园学习生活,健康愉快成长。
学生返校后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方式转变的影响。疫情期间学生上网课,主要是在家里通过电脑、电视、手机等媒介,在家长的监管下进行,学习时间一节课为30分钟左右,一天不超过3小时。学习之余,每天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此种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学生的心理相对轻松。返校后,学生回到校园,坐进教室,又得面对严肃的老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老师的监管之下,并且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部分同学必然会在心理上产生压抑和束缚感。 此外,网上学习效果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家里没有必要的学习设备,或家住偏远山区没有网络信号,或家长忙于劳作没有陪伴监管的时间,加之学生本身自觉性、自律性弱,学习效果自然也差。返校后,与学得好的学生相比,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     
第二,身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小学生处于身心生长发育期。疫情期间,学生只能待在家里,朝夕相处的只有父母家人。学生心情放松、饮食规律、营养充足,身体疯长,对父母的感情依赖也更强。学生返校后,身体及心理都发生变化,与他人的交往变得非常敏感,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有些原来很正常的同学关系突然间会发生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异性同学之间,一方面渴望多与同学交往,一方面又不知如何交往,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等问题。    
第三,家庭冲突的影响。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久居在家,在熟悉的环境、家人面前,行为必然放纵,无拘无束,或撒娇,或任性。有的学生学习之余,纵情网络游戏,沉湎电视连续剧,作息不规律,甚至黑白颠倒。有些家庭原本就关系紧张,在疫情期间矛盾激化,家长无暇顾及子女感受,更无精力监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打游戏、刷剧、刷抖音、睡懒觉、熬夜等,听之任之。返校后,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一时无法改正,将对孩子的身心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四、疫情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国家与政府采取了封城、封路、封小区等措施。媒体每天都在报道新增、疑似、确诊、死亡、出院人数及病毒传染强易致人死亡等新闻,导致孩子产生恐惧和紧张的心理。返校后,学生进出校园仍需要测量体温、戴口罩,这都暗示着疫情形势仍然严峻,紧张的氛围仍会在一段时期内弥漫在每个学生周边。与隔离在家相比,暂时失去家庭、父母保护,孩子内心的紧张和恐惧情绪会进一步加深。    
第五、季节变化的影响。受疫情影响,居家时间长了,学生可能产生心理压抑。返校后,看到校园生机勃勃的花草,联想到大自然的无限春光,渴望走出校园投入大自然的心情油然而生,而当这些想法遭到阻止时,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抑郁和烦躁的心理。    
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学校老师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强宣传、普及疫情有关知识。当前,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都在有序地做好开学准备工作。但是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特别是国际疫情快速蔓延带来的输入性风险持续增加。因此,中小学校在学生返校后,要继续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和家长的自我防护意识,确保开学后学校和全体师生的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要充分利用我党领导人民战“疫”取得胜利的活教材,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教和战“疫”专题教育,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立足课堂,结合爱国主义、生命健康、心理健康等主题,上好疫情防控课、“人生成长课”,讲好抗击疫情的故事。要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精神风貌和强大力量,有效抵消各种负面消息对心理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尊重客观世界、稳定思想情绪、树立必胜信心、科学理性行事。    
营造氛围,建立互帮互助机制。 针对疫情对中小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学校在更严更细更实做好校园各项防控工作的同时,对延迟开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和诊断,按照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工作措施,做好开学后的教学衔接和课程安排,确保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新课程知识,跟上教学进度。 要建立促进学习和心理疏导的互帮互助机制,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开展“双互”活动,互相了解、真情互动,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和倾诉,排解苦闷、孤独以及不适应,起到积极的心理抚慰效果。 
要成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通过同学之间互相督促学习、交流学习方法和老师的个别辅导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团结、互助、合作意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鼓励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顽强的毅力、自觉的行动去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对学生思想、身体及生活上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疏导,避免心理上产生焦虑、紧张、困惑等不良情绪,积极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关爱学生健康与全面成长。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中小学校要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战“疫”专题教育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将其列入课程表,保证课堂教学时数;开展以活动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改变重知识、轻体验,重讲解、轻参与的教学理念,采取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变为以活动为主,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要充分整合社区和学校资源,开展各种适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健康成长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预防、发现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增强学生自助自救能力,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如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明白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历挫折在所难免,而成就往往是建立在苦难之上,要乐观积极地面对成长中遇到的困难,正视成长中的自己,做一个心理健康、有学习能力的人,在未来的生活中积极主动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开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我健康 我快乐”等系列专题知识讲座,详细讲解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产生、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等,客观分析造成未成年人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提出一些帮助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建议,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效地运用。  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教育”活动和疫情防控知识问答活动,组织师生、家长学习《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学工作指南及师生一日常规》等,全面落实防控措施,织密织牢校园疫情防控网络,确保师生生命健康。 开展“青春不困惑,成长零烦恼”等青少年心理辅导活动,通过游戏方式,让孩子们在互动游戏中体验情绪、认识情绪、管理情绪,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孩子们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困惑、渴望等呈现出来,不知不觉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领略到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学会感恩,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改善社会适应性和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与能力,培养新时代未成年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优点;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长处,让学生寻找到自己及他人身上的闪光点,促进相互成长。    
针对性开展心理辅导。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和教师要开展群体和个体心理健康筛查、辅导、咨询活动,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群体心理危机苗头,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和变化,发现并及时进行危机干预或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疑惑,缓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将学生心理危机扼杀于初期阶段。   
要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的作用,开设热线咨询电话和心理咨询信箱等,采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要构建科学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关爱防疫一线人员子女、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关注学习上有困难学生等群体的生活、教育问题和身心健康,调动社会资源,加大对他们的学习指导和各种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救助帮扶工作,帮助他们纠正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的偏差,使他们感受到温暖,提升其心理素质,帮助其健康成长。加强学生的心理危机成因及对策研究,充分发挥相关心理辅导与咨询等专业机构的作用,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专业心理援助。     
密切家校互动。家长和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校协作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疫情期间,很多人处于隔离状态,来自亲友以及其他途径的精神支持相对缺乏,不能有效获取足够的支持,容易导致消极心理的产生。本次疫情中,部分家长存在恐慌情绪,非理性做法时有出现,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间矛盾激化,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不良生活习惯养成造成较大影响。要密切家校沟通联系和配合,一方面加强学校、教师与家庭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利用电话、短信、网上聊天工具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掌握学生家庭、家长或监护人的具体情况,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和协助,共同关注学生生活、学习、心理、生理状况,关心学生返校后的情绪、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及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苦闷和烦恼,给予关怀与安慰,进行心理疏导和帮扶,缓解学生和家长焦虑情绪。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科学实施家庭教育,扭转父母教养不当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家长或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督促其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和义务,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教育当中。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等育人阵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子观和教育方法,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总之,要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内外学习环境,营造适宜的成长环境,使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降低学习压力,让学生回归正常!
(江西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中心    宋发庆    刘辅明)
2020年5月18日 12:0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