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读《教与学——名师谈家校教育》有感

首页标题    2024新分类    名师论教    教学相长——读《教与学——名师谈家校教育》有感

        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教与学——名师谈家校教育》,最初是被“名师”两个字吸引过去的,读完更从心里敬佩这些老师。

        这本书里,有后进生改变的温馨故事,有家校合力沟通的奇迹,有智慧的绽放也有心灵的回应。一边读,一边联想到我的教学,我的学生,我的学生家长,一路琢磨一路收获。


在思辨中统一,寻求尺度


        这几年社会有个共识,现在的老师不好做。我们面对的是儿童,重不得轻不得,打不得骂不得。加上这个补习班遍地开花,全民都重视教育的年代,如何教育孩子观点百出。

        在《名师谈家校教育》这本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观点”。黄全愈老师认为要“敢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认为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输在起跑线上”并不可怕,可怕的反而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傻跑。可是,《超越极限》第四季节目给我们展示了社会资源分布的差异,借高考这一契机,以“6步实验”的形式及充满激情的话语,进行了一场对父母对孩子的“戳心杀”。我们可以明确看到,赢在起跑线的孩子确实有优势。

        尹建莉老师认为“严厉教育是危险教育”,她不尊重儿童,不符合人性,实际上它无教育要素,只是一种破坏力。可实际上,中国的传统教育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虽听上去野蛮,但确实有很多这样教育获得成功的案例。

        名家之说确实有其见地,我们阅读学习,也应该辩证地思考运用。黄老师的“输在起跑线”观点如果放在不思进取的家庭中,父母就破罐子破摔,任孩子随意发展也不行。但是,太过追求“起跑线”,要父母榨干自己成全孩子也不可取。“赢在起跑线”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斗志,“输在起跑线”是一种坦然等待的艺术。或许,我们的教育应该寻求一种尺度。在尹建莉老师谈论的“严厉教育”上,我们该有严格,也该有温和,这既是对立,也是统一,只是这个度需要因人而异作调整。


在难行处思索,寻求方法


        在阅读到李青霞老师的《心暖花开》一文时,颇为感动。面对吊儿郎当、无心向学的转学生李季时,李老师循循善诱,背诵任务让李季拆分完成。遇到李季冲撞老师,说不想上地理课时,联系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经历,了解他缺失关爱和教育,以及受到的不良影响。帮助孩子解除心结,重拾自信。

        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第一年做老师,抽签选班级,选了一个最差的班,班上有个语文只考几分的孩子。我心里肯定是不高兴,但我们的老校长却笑眯眯地跟我说:“鲍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是好事,他能促进你成长的。”后来再想到这句话,觉得挺有道理。

        的确,所有打不败你的,都能让你变得强大。在受挫时,在难行处,我们被逼着寻求方法,在一次次的磨砺中变得更有智慧。

        几年前第一次教一年级也是挑战,记得还遇到非常棘手的事情。学生在校门口哭闹,不愿意进校门。搭班的数学老师去校门口抱都抱不住,又哭又闹又叫。我看他一个男教师都拉不动,转念一想,请班里和她关系最好的两个同学去劝她回教室,又请她妈妈离开校门回家不要回头。当时安顿好了还不够,再犯咋办?我觉得还是要寻寻根。等孩子情绪稳定了,我就问原由。原来是妈妈早上就顾着照顾弟弟,没来得及收拾她,所以迟到了。小姑娘满心不高兴,妈妈送到学校还要责怪她,顿觉委屈死了。我先做孩子思想工作,问她,弟弟多大,你多大,有多少事情是自己可以做的?迟到责任全都在妈妈吗?然后联系孩子妈妈,主要沟通多了个弟弟,孩子心里觉得妈妈不关心自己,发脾气就是想引起关注,要多谅解多沟通。家里两个孩子,一定要做到相对公平。这个哭闹的小姑娘,现在六年级了,这个教师节还发给我二维码“密函”的问候信,读来倍感欣慰。


在心态上放缓,寻求成长


        书中何晓宇老师说得不错:“作为班主任老师,如果说他最大的痛苦是没能帮助到那些深陷困境的同学,那么,他最大的快乐则是看到学生的成长。”

        成长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幸经历过大循环的教学,看着学生从天真可爱的小豆豆,长成一个个小小的少年。陪伴他们从无知懵懂,走向有智慧有情感。我觉得教育就像织毛衣,我们拉出经纬线,把一针针教诲和知识,织进孩子们成长的岁月中。

这本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字眼——“平静”“交谈”“一起”“逐渐”“越来越”……这些词语的背后,是孩子们缓慢的调整过程,是孩子的成长,也是我们老师们的成长。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也。我们在一边教一边学,借用书中肖梦华老师的话:“我们借着孩子的爱感受着这世间的爱,借着孩子的爱不断自我成长,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作者:江苏省溧阳市永平小学  鲍奕)


2018年12月12日 13:2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