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说 | 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多元表征、深度学习

首页标题    2024新分类    园长说/校长说    园长说 | 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多元表征、深度学习

2022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再次强调了“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游戏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关键词,也是我园课程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多年来,我们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为幼儿创设突显在地感和儿童性的游戏空间,和他们一起“玩”游戏;通过观察、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辨析并助推他们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支持幼儿有意义学习。

一、以自在的时空,支持幼儿自主探索

践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是个别环节有游戏,也不是用游戏代替所有的课程与教育活动,而是将游戏精神有机融合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保证游戏的时间与空间,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朝着“有限空间,无限可能”的方向前行。

第一种举措是游戏时间的持续、弹性与留白

就时间和频率而言,游戏应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所占时间最多、发生次数最频繁的活动。从我园一日作息时间表可看出,自主性游戏、工具性游戏贯穿于一日活动,且游戏时间是持续的,具有弹性的,避免了时间的碎片化,既便于幼儿能在单位游戏时间内专注和持续地自主探索。也注重为幼儿营造相对宽松、自由的氛围,让他们拥有弹性的自在游戏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消极等待。

在清晨,幼儿入园的第一时间段,温度、空气与阳光最适宜的时候,我们利用户外生态、丰富的环境给予孩子们一小时无任务和无计划要求的、最自由开放的“留白”,“留白”的时间无声地对幼儿发出邀请,让他们打破班级界限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及兴趣需要投入活动,于是,满园自在的各种观察、运动、体验、聊天、放空、欢笑……一眼望去,整个园内欢快灵动,安闲自得,身心舒畅。观察抓拍,每日很多鲜活的镜头呈现:大树秋千下幼儿的旋转与创想,水池里幼儿划船过桥的思考与摸索,踩落叶时幼儿的讨论与自如……幼儿无不在游戏,无不在探索。

第二是游戏空间的“挖坑”与“自主改造”

游戏空间的生成与优化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是动态变化的,在游戏中我们时常给孩子“挖坑”,以“不完美的环境”给予幼儿更多的探索空间,允许他们在游戏场中根据自身的需要生发多种可能性。

“挖坑”有两种,一种是“故意的”,专门给孩子预设“陷阱”,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他们会自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延长的水池中间没有架桥,瞭望台上没有修直达的楼梯……迫使他们寻找适宜的工具、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满足自身游戏的需求。另一种是“不急着回应”的“坑”,当孩子发现环境中的问题时,我们不急于立即回应,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找到解决的办法。如,孩子们在玩滑索的时候,发现因为坡度的问题不能将吊具拉到顶端时,我们并没有立即采取措施调整吊具。但孩子内心玩耍的需求驱使着他们想办法,抬鹅暖石、垫高木凳、给吊具增加绳子,终于成功滑翔。沙水区游戏时,地面湿滑,不便于孩子们行走,大二班孩子找到我,我激将他们自己解决,并引导他们到后院找有没有合适的铺路材料,这就开启了他们自主寻找、运输适宜的材料铺路之劳作……这一处处看似不完美的游戏空间,却给予了孩子在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发现问题,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的无限空间。

幼儿作为游戏空间的能动者,卷入游戏空间的“自主改造”,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表达他们改造空间的想法和需求,并自主设计改造方案。我们成为他们改造需求和想法的协助者和落实者。如,孩子提出小花园恢复小屋,利用隐蔽的空间躲藏、表演、休息;修建瞭望台,爬到高处看小花园的样子;增设滑索,感受更快的速度;改善老旧的触摸墙,感知不同的材料……于是孩子们画下设计图,我们按照他们的设计,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并让孩子全程参与到材料的选择、制作过程中。最近,他们关于后院因调整垃圾桶新空出来的的场地有了新的想法,这是他们初出的设计图,我们正在细化方案,孩子们也参与购买收集材料落实中。

二、以启发性提问,鼓励幼儿多元表征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幼儿“可视化的学习过程”的见证。教师通过倾听、对话引导幼儿利用语言、图像、文字、符号、思维导图、实物等自由地表达表征。

例如用对话鼓励孩子用充满哲学和文学的语言表征。

小班一次捉迷藏后,老师问孩子:“你们觉得这个游戏怎么样?”孩子们都回答说喜欢,问到原因,有个孩子说:“我喜欢被人找到。”“捉迷藏就像是做梦,被找到,梦就醒了。”这段对话,也引发了其他孩子的思考,于是,老师又提供了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个问题鼓励幼儿表达表征游戏中的观察与思考。

大班孩子们参观“奎星楼”后,孩子们在活动区游戏中用绘画的方式表征了自己所看到的奎星楼,教师便抛出问题:“除了绘画,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自己眼中的奎星楼呢?”“奎星楼能立起来吗?”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征。于是,在活动区我们看到了幼儿对这个问题的回应,自主分组选用雪花片、积木、版画、泥塑、纸箱五种方式来表征。

在启发性对话中,校园里充满了幼儿表征的身影、声音和痕迹……

三、以游戏项目化,推动幼儿深度学习

“自由自在”契合游戏的不确定性与开放性,一直缺少目的的自在却会导致游戏教育价值方向“迷失”。为了引领游戏方向和助推游戏发展,我们以幼儿喜爱的经典的游戏为出发点,儿童兴趣、需要为导向,发展为目标,引入“项目式学习”,两年时间了探索了30多个游戏项目活动。在此过程中,见证了幼儿的深度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动手能力显著提升;有效的经验迁移与运用;积极投入的主观意志与情感;在小组任务中,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整个项目推动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的经验点:

一是以问题为线索,推进游戏走向深度

以游戏为基本内驱力,可以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与需要,捕捉教育契机,整合现有课程资源、生成新的活动,实现游戏的自然延伸与拓展。

 例如大班制作水枪。有一次玩水枪游戏,孩子们看到了竹筒水枪,萌发了自己也做一个的想法。在竹筒打孔-制作推拉杆-制作封口盖三个核心步骤中,他们依次解决了钉子卡在竹筒里出不来-推拉杆材料没选对一泡水就烂-不会绕线打结-推拉杆和竹筒不匹配等问题,自主探究,一一解决。尤其是制作推拉杆时,孩子们一开始用双面胶缠绕,结果一泡水就烂了,并且漏水严重,虽然失败了很有挫败感,但是孩子们很快调整了心情,反思失败的原因,①吸水器做得太差②缺少封口盖。在教室里试了多种材料以后,他们选择了布条、塑料纸等材料解决了问题并且制作了封口盖。

孩子在前台解决问题,而老师是他们强有力的支持者,提供了材料支持——做水枪的基本材料、锤子钉子等工具、水枪的范例;经验支持——打结和绑绳子的技巧、引导孩子从失败的尝试中反思;社会性支持——促进孩子的合作与交流;一以贯之地鼓励评价。

二是以难点为契机,搭建支架挑战突破

在游戏中,孩子往往会碰到很多“拦路虎”——自主突破不了的难点,导致游戏“卡壳”,这就需要老师策略地提供支架,突破难点。

水枪的制作中,有一个难点——打结和绕线。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孩子帮助,而是提供了筷子、毛根、麻绳、毛线等从易到难的多种材料,一步一步地鼓励孩子尝试和解决。

又比如风筝制作的难点——骨架前后左右不对称,别说起飞了,就是拿在手上也是歪歪斜斜的。骨架到底怎样才能保持平衡呢?老师和孩子们玩了一次顶纸片的游戏:引导他们想办法找到规则图形的中心点,孩子运用折纸的经验,通过边对边、角对角的方法对折,发现中线和对角线交叉地方有一个点,然后,顶纸片比赛,看谁的纸片顶在手指上不掉的时间最长。孩子们很快发现把手指顶在纸片的中心点上,纸片就可以很久都不掉下来。在下一次的安装中,他们就运用了找中心点的经验,把骨架沿中心点安装,解决了风筝对称问题。

“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儿童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我们始终相信儿童,以儿童的立场创设环境、适宜支持,让他们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多元表征、深度学习。

 

撰稿人:重庆市江津区几江幼儿园-钟运红 王瑶 周文婕

2024年7月1日 15:37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