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说 | 和而不同,自然生长——立足“和”文化构建学校管理网络

首页标题    2024新分类    园长说/校长说    园长说 | 和而不同,自然生长——立足“和”文化构建学校管理网络

绍兴市安昌大和幼儿园是一所全日制乡镇村级公办园,始建于1957年8月,园舍坐落于安昌街道大和村。2020年因园所重建,所有师生迁至盛陵幼儿园。2023年8月,新园落成后,大和连同盛陵一起迁回大和新园。经历两度搬迁,已有60多年的园所历史。选择“和”文化有两个原因:首先本园位于大和村,整个村庄从古至今都有良好的和文化传承,这是园所文化的因地制宜的重要积淀。另外,和文化与现代学前教育有许多不谋而合的适配点,对于厘清学校管理网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华历史五千年,“和”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中地位独特,在不同时期都有其特别的含义。那么,我们如何在新时代解读“和”文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准确理解、系统阐释中国“和”文化蕴含的“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有助于深入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特质和当代价值。

一、园所文化——和而不同的社会观

将园所文化定位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主体不仅是儿童,还有每一个大和的教职员工。旨在接纳每个个体的与众不同,欣赏每个个体的异想天开。打造“和”的教育环境,最终的落脚点是让每个孩子自由、健全地成长!让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有孩子的光。其内核就是为幼儿当前的学习、生活、游戏、运动等一日生活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幼儿在与人、与环境的多方互动中,促进幼儿在体验、观察和模拟生活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完善最好的自己。与全街道宜童课程“像鱼一样自由生长”的教育理念相呼应。

二、教育目标——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我们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儿童?幼儿园育人目标主要凸显“全面均衡发展”、“具有良好亲自然、亲社会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并有能力研究的儿童”。结合育人目标我们制定出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培养“健体、乐学、明理、怡情”的新时代儿童,通过亲自然、亲社会等活动,使幼儿成为身心健康、具有探究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对生活充满无限热爱与好奇的健美儿童。健体即“健体魄,塑习惯”,乐学即“乐探究、善表达”,明理即“积品行,铸情怀”,怡情即“享情趣,怡情感”,明理与习总书记提出来的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不谋而合。我们认为,拥有以上素质的儿童不仅在当下,更能在未来生活得有质量,有情趣。

三、课程建设——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和”中蕴含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自然界的生活是直观的、具体的、现实的、丰富的,是目的、意义与价值的源泉。“亲自然”课程顺应幼儿生命生长方向,通过“四季”园本课程建设,努力让幼儿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培育幼儿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培养幼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其教育方式包括营造自然生态教育环境、开展渗透式生态教育、融入真实环境感悟自然、寓教于乐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主要特征表现为生活性、生成性和探究性,支持孩子在经历中获得发展。

新园落成后,我们积极开展园所课程资源整合。园所周边2公里内分布大面积水稻田,河流环绕,夏季菱角丰收,江南水乡特色明显。园所内生态资源丰富,有供幼儿观察、探索的各类果树(桔树、石榴树、柿子等)。幼儿园有公共种养殖区,可供幼儿进行蔬果种植和动物饲养。同时,本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园内幼儿多为附近村民和流动儿童。我们以自然、四季为教育载体,将农耕文化与现代教育目标整合,让每一个幼儿在与大自然的充分接触中,在劳动实践中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2023年,我园特色园本课程《蚕宝宝长呀长》被评为区精品课程典型案例。我园项目化活动《秋千乐悠悠》被评为区优秀项目化活动,并编入《柯桥区项目化优秀案例集》。

同时,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树立“自然生长”的理念,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关注幼儿生活习惯建立的年龄层次,同时也关注幼儿自我服务和管理的品质问题。如,各年龄段不同的午餐管理方式、值日生制度有层次地建设。我们支持以游戏作为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儿童游戏中我们主张“管住嘴,迈开腿”的教师观察行为,即强调教师的观察在先,通过拍照或视频的方式记录孩子游戏中的行为,倡导游戏后“价值问题”的分享,来推动儿童游戏的深度性。

还有环境支持,我们通过儿童本位的主题海报和区域游戏中支持性环境建设。来提供环境支持,记录孩子们游戏故事、学习成果,提示游戏方法。我们始终坚持为儿童留白,让孩子们在和新园的不断碰撞中,留下更多真实的痕迹,真正做到让孩子们在亲历中体验,在游戏中成长!

四、团队建设——协和万邦的国际观

所有教育的追求都要有良好的团队制度保障。习总书记提出“协和万邦的国际观”,我们从宏观看微观,整个园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凸显“和合”,意为“和谐、合作”。每个教职工的岗位不同、分工不同,但是每个教职工都将大和当作自己的家,都有主人翁的意识。

(1)安全工作

 我园制定安全工作管理体系。我们建立以园长为首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教职工大会上,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实施网格化管理,明确每个岗位、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安全活动做到全面覆盖。开展一月一次的安全防护演练,一周一次的安全主题教育,一天一次的离园前1分钟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防护知识与能力,活动内容全覆盖。

(2)保健工作

我园配备2名卫生保健教师,以规范、专业、品质为目标,建立起一支由保健教师、班级保教人员、后勤人员组成的队伍,形成既纵向又交叉的管理模式,推进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建立保健教师每日巡查制度,加强日常保健与保育工作;严格班级卫生消毒制度,减少交叉感染;关注特殊儿童,根据期初摸排结果,制定分类干预方案进行一对一管理;认真做好晨检和全日观察,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近两年来,我园无传染病蔓延事故发生。

(3)膳食工作

我们的膳食管理由中心园牵头,每月定期召开膳管会,由村幼食堂主任、家长代表、保健教师等共同参与,全街道统一收费,统一食谱,统一配送,食谱半个月不重复,并为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特殊餐。对于托班的小朋友,我们在食物的切配、烹饪上都与小中大班有所区别,尽可能符合托班幼儿的饮食特点。我们的食堂工作人员在上岗前都经过专门的培训,定时开展全街道食堂岗位大比拼活动,不断完善膳食工作。

(4)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队伍成长我们首先要制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促内驱。幼儿园确立了“以园为本、以人为本”的园本研修导向机制,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园本研修活动中,引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其次,分别以幼儿园和教师为单位,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和一年发展规划,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相结合,每年教师对自己的成长历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并按需要进一步的调整,提高个人发展目标的达成度。

在中心园的引领下,我园教师培训体系分三个层级作架构一是区市指令性培训,比如90学时、24学时培训等;二是中心融合性培训,共分3个共同体。年段教研共同体,我园教师每月一次参加中心对应教研组的研修活动;班际共同体,中心班级与我园教师个性结对,根据班级需求自主开展帮扶互动活动;个性研修共同体,根据教师特长及个人兴趣参加,主要有教科组、优课组、信息组等。三是园内年段教研,我们定期开展课程审议及专题研讨,课程审议着重做好课程的前审议和后审议。

 

撰稿人:绍兴市安昌大和幼儿园  周佳  

2025年3月13日 13:42
收藏